湖北省印发《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启动疫后重振“十大工程”。
公共卫生体系,针对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体系短板,《方案》提出了一系列补短板措施——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市州级疾控中心至少有1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具备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险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部省属医疗机构原则上按编制床位的10%改扩建传染病救治可转换病区,武汉市按不低于1万张床位统筹设置可转换病区。同时,建立全省“水、陆、空”统一指挥调度和应急救援机制,打造航空医学救护“1小时急救圈”,各市州中心城区打造“10分钟急救圈”。为1506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和远程视频终端、生化分析仪、彩超等常规医疗设备,为2.4万多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智能健康服务包。
广东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提高贫困人口医疗健康保障水平,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按照《广东省健康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粤卫〔2018〕63号)要求,为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配置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包。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对贫困村村民健康状况的动态监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村医诊断水平,在贫困村开展远程诊疗服务,让贫困村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上级医疗机构的优质医疗服务,提升贫困村村民医疗保健水平。